
STEM教育模式源自美国,即发展孩子的科学(Science)、技术(Technology)、工程(Engineering)和数学(Mathematics)的应用能力。喇沙小学邓文瀚老师将此概念结合至四驱车上,并于早前举办「全港学界迷你四驱车大赛2015」。
目前「IT in Edu」主流以平板电子学习为局面,孩子少了接触实物机会;加上香港教学模式以背诵为主,让学习的意义变得模糊。喇沙小学邓文瀚老师为弥补上述的不足,遂参考欧美等地,以实务为主的STEM教学模式,并配合四驱车为基础,希望日后发展汽车设计等实用学习的教育方式;最终希望孩子能所将学习知识,可随时应用及连结于日常生活上。

四驱车引发孩子探究精神
邓老师分享教学构思,他指出:「过往四驱车模型很受孩子欢迎,但近年已经不再。原因是砌模型并不简单,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性。其实组装四驱车模型涉及多方面的学习。以电脑科学的角度来说,模型本身是一种实质物件导向所组成(Object oriented)的物件,孩子可藉此学习相关的概念。日后遇上巨大的问题,就可以将之从小拆解。」
他进一步向大家讲解,按过住的教学经验分享。现在的孩子具备很多常识,例如孩子能说明四驱车的基本元素,包括电、摩打、齿轮和车轮等。不过,孩子往往未能明白箇中操作方式,对他们来说,纯是一种名词上的认知。其实四驱车涉及各种科学原理,只要有适当的引导,他们就能于生活上应用。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,孩子们甚至可以有机会培养出自己不同的兴趣。


孩子缺乏真正应用知识
接着邓老师分享了他的教学例子。以教授科学知识为例,接触四驱车可以先由闭合电路入手,不妨先让孩子画电路图,这里会引发他们的第一个兴趣,孩子最常会发问:「为何没有线路?」这时就可讲解,四驱车内的铜片已是导电体,这样能触发孩子的联想力,将物件分为导电体和不导体。然后可提及开关会让电流流动的原理,电流输出令摩打发动。下一个问题是齿轮组,甚至是车辘转向等讨论。随着原理讲解结束,实际操作他们会更有兴趣。例如四驱车运作后,齿轮组会产生热力并产生一定的耗损,可以如何解决?这里就可以提及润滑油的作用。这些都是与科学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应用,若孩子有兴趣进一步探究,还可讲解物理概念。

